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家居风水 >

设计师和设计产业的中国之路

时间:2009-07-20 00:00来源: 作者: 点击:
设计师和设计产业的中国之路,《WALLPAPER》六月刊的“中国制造”主题令全球又一次对中国设计加以关注,为了制作这本专题,编辑团队还曾一度借用了“设计共和”的上海办公室。“设
  

  《WALLPAPER》六月刊的“中国制造”主题令全球又一次对中国设计加以关注,为了制作这本专题,编辑团队还曾一度借用了“设计共和”的上海办公室。“设计共和”创办人胡如珊表示,设计在中国并非全新的热门话题,因为人们还没有很了解设计,而他们很愿意享受参与这个产业发展的过程,“我们必须介入所有环节来确保品牌的生存和发展”。

  但从国内零售市场的现状来看,中国设计师们在设计创意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上走得极为辛苦,设计、生产、流通、零售、消费者等各个环节都将充满考验,无论是建立自有品牌、寻找设计室生存空间,很多工作远远超出纯粹的设计领域,不可回避的问题是,成长中的独立设计师怎样面对现实?谁将有勇气尝试探索设计与商业化结合的中国道路?

  设计师的中国式生存

  除了苏州河畔500平方米的半木明舍,设计作品被收入此次WALLPAPER中国专辑的“半木”(BANMOO)也将部分设计提供给100percent,一家位于上海五原路、非常有知名度的设计师作品零售店。而在零售店创建初期,由于经营者Jenny在广告创意领域的工作背景,只是选择海外著名设计师的作品,“我最早引入的椅子品牌是Vitra,初期只能拿到几十件”。之后,她逐渐获得更多设计师品牌的代理权,宝库英国Innermost灯具、意大利Magis家品、美国Paperocks,发掘的中国品牌则包括半木、YAANG、MRKT、Yehidea、Mossgreen、Panpandada、Wokmedia、Mufurniture和Spooon等等。粗略统计起来,中西设计师品牌各占四成和六成,这一比例很能客观反映设计领域的一些核心问题:国内设计师与设计工作室一直在创意设计与市场生存中挣扎。Jenny表示,对于原创设计作品的购买需求在很多国内消费者身上已有所体现,但设计师将创意制作成高品质商品的过程却不平坦,很多刚毕业的年轻缺乏资金和经验,即便能生产出少量作品,其品质仍存在提升空间。

  在100percent店中有售的 Yihidea则是令店主颇为关注和推崇的年轻品牌。其创始人叶宇轩对记者表示,他从广告转入设计领域,不仅投注了所有积蓄,更是集合了多方创意精英,以“好用的艺术品”为口号,在材料设计等多方面入手、令品牌迅速成长,Yehidea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、三里屯跨界、PIV Style和证大艺术馆等高端零售点实现了令人满意的销售渠道。今年,Yehidea凭借“水滴壶”获得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,叶宇轩不无感慨地表示,自己实现了原定目标,创建三年后获得认可。或许其他设计师主张走“先求生存、再求”之路,但他始终坚持自己最初设定的路线,“为梦想而烧钱”,甚至他最近接的一项设计是为某知名美术馆担当室内设计,“我像做装置艺术那样去设计这个厅的灯、椅子等”。

  获奖红点的背后却不得不令人感叹,从报名、邮寄产品到获奖,Yehidea总共花费超过三万人民币,如果是对于刚起步的本土年轻设计师来说,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。杨明洁设计顾问机构的设计总监杨明洁也表示,自己在Y-TOWN品牌的投资仅来自公司年盈利额的10%左右,维持公司健康财务运作主要依靠委托性项目,在今年上半年,杨明洁受SWATCH之邀、设计其情人节手表配套礼物,而Y-TOWN仍然属于投入性的实验性品牌,“不以市场为导向”。目前,国内设计师自创品牌的生存与成长确实并不乐观,“设计共和”的胡如珊认为,“形成成熟的创意产业需要很长时间,中国还只是起步阶段,我们缺乏一个可在产品和销售方面支持的系统,要实现新产品创意和品牌,目前只有少数公司能生存”。

  实现设计师创意的品牌发展

  尽管我们看到了太多产品设计的困境及问题,但面对不断成长的消费者市场,和生产厂家仍然努力探索,最新出现的商业模式是邀请设计师参与产品设计,将设计师的创意真正转化成商品,再投放零售市场。

  创办于2000年的现代家具品牌ACF已在其798陈列零售店发布了它与著名造型师李大齐合作的三款家具产品,其他合作者包括建筑师安东(Antonio Picando )、英国装置及数码摄影艺术家托尼·布朗(Tony Brown)、蔡宗立和叶宇轩等人。ACF对记者表示,由叶宇轩设计的正在进行中,希望可在九月推出,毕竟这种尝试还只是开始,在得到消费者、市场甚至同行的评价之前,他们希望尽可能保持低调。

  对于设计师本身而言,原创设计通过这个项目将与生产、零售等环节结合,叶宇轩强调道,“只有你的产品能被市场接受才有出路”。在Yihedea的以往工作中,最为棘手的问题是生产环节,“我至少有50%的时间是跑去工厂”,因为有实力的大型制作加工企业习惯了接几万美金的订单,通常对设计师几百件的订单没有兴趣,而中小型工厂在技术和设计方面都很有局限,部分业者为了追逐利润,偷偷将设计原创另做生产和销售。如今,借鉴了海外成熟商业模式的ACF选择与叶宇轩等设计师合作之后,对于双方都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,叶宇轩曾对记者表示,“我们需要的投资伙伴是资源能互补、为人互信的”。

  最近,一家注册资金为千万人民币的“五天文化传播”亦向记者透露其“创意改变中国”的计划,它希望通过建立网站、整合设计师资源,从中选择、投入生产,并负责产品的零售。这种尝试的结果如何尚未可知,杨明洁指出,网络形式或许很难避免“获取廉价创意”之嫌疑,国内整个设计产业链还很不成熟,“每个环节发展都不平衡,譬如,消费者对于设计品没有很大的需求”。而在2000年以后,他从公司所接手的委托性案例了解到,很多国内企业和品牌在自主研发方面投入不断增加,邀请他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、整合设计的案例越来越多。对于众多委托性项目获得国际大奖的原因,杨明洁很肯定地表示,设计过程中完全没有考虑这个作品是要参赛。无疑,这从另一角度让我们看到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并非纯粹设计,杨明洁的理解是,设计师应该从市场等综合角度出发设计作品,“第一点是视觉审美,第二点是它对于用户来说是安全、实用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,第三点是在生产方面符合标准化和运输便利,第四点是对社会负责,产品是环保的”。 对于设计师和设计公司而言,新设计能借助商业品牌走向市场化,更加接近设计成熟与品牌发展,无疑是有效而漫长的道路,人们拭目以待。

(记者 张 霞)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相关资讯 更多>>
红馆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