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楼市资讯 >

古人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:用支柱让房屋踩高跷

时间:2009-06-17 11:15来源:《北京日报》 作者:孙红丽 点击:
洛斯·布奇隆斯村位于古巴北部,现距海洋只有150米 这张特写展现的是一个房屋支柱 古人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 据英国《新科学家》杂志近日报道,对公元前5000年的加勒比海考古现场研
   

    洛斯·布奇隆斯村位于古巴北部,现距海洋只有150米

  这张特写展现的是一个房屋支柱

   古人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

  据英国《新科学家》杂志近日报道,对公元前5000年的加勒比海考古现场研究显示,一些古代文明曾经历可怕的海平面上升。古人不但在环境改变的海岸线一带幸存下来,还成功地适应了发生巨变的世界。目前,考古学家正设法揭开这些古代人幸存之谜,寻找可吸取的经验。

  海平面上升与古人类活动无关

  科学考证,祖先们遭遇的海平面上升与古人类活动改变气候没有关系。当时的海平面上升是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的“遗物”。随着北美洲上的大冰原融化,美洲大陆向上浮起。其结果是,位于同一构造板块另一端的加勒比海北部地区下沉,致使这一地区的海平面在5000年内上升了5米。

  尽管出现这些不利变化,但在古巴北部省份谢戈·德·阿维拉出土的古代房屋显示,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年,这一地区仍有人居住。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遗址是名为“洛斯·布奇隆斯”的村落,目前距离海洋只有150米。从公元1260年至17世纪中期,泰诺人曾在这里定居。

  选择理想地段撑起保护伞

  古代人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呢?首先就是选择“理想地段”,将房子建在受保护的地区是一种预防手段。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古气候学家马修·佩罗斯和他的同事提取了现代海岸和洛斯·布奇隆斯遗迹之间的沉淀物岩芯样本。他们分析后发现,洛斯·布奇隆斯的房屋建在支柱上,下方是一个泻湖。泻湖与海洋之间的陆地屏障在一定程度上为村子撑起了保护伞,使其免受风暴潮侵袭。这一地区的其它居住区也处在类似的“保护袋”内,或者建在小山的背风面。

  使用支柱让房屋“踩高跷”

  由于海平面上升,生活在山上或者海拔更高的岛屿可能更安全。但在遭遇暴风雨的日子里,顺山坡奔泻而下的洪水能够摧毁极为坚固的住房。令人感到吃惊的是,一些古人将房屋“踩高跷”建在水面上,以降低被淹没的风险。将房子建在泻湖上意味着洪水将从房子下方穿过,进而将破坏程度降至最低。

  对泰诺人房屋支柱进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结果显示,支柱担任“擎天保驾”的角色已经有数百年历史。此外,树皮仍留在支柱上,说明这些支柱从未被洪水冲倒,也没有被重新竖起来的过程。当地人一直建造“踩高跷”式的住房,以应对可怕的大自然力量。

  搬进洞穴躲避灾后重建家园

  泰诺人还经常在洞穴附近建造茅草顶木制房屋。考古学家认为,由于洞穴可成为遭遇风暴时的避难所,在天气状况极度危险已无法继续留在房屋内时,古代人会选择放弃房屋,搬进洞穴躲避。风暴过后,他们又返回老宅并进行重建,几天之内,他们便可替换被风暴卷走的屋顶和横梁。相比之下,古巴现在的房屋采用混凝土或者砖结构,致使飓风过后的重建费时费力而且费用较高。

  学习古人应对挑战

  对花粉和灰烬残余进行的分析显示,2000年前,玛雅人曾在一些地区开始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——种植玉米。几个世纪之后,这些地区彻底被洪水淹没,成为永久性湿地。尽管如此,人们还是选择在附近定居,继续种植农作物。为了能够安顿下来,他们开凿了巨大的排水渠道网络,降低田地的水位,让农作物的根能够位于入侵的海水之上。研究人员推测,通过在沟渠捕鱼、猎杀海龟和水禽,他们已学会充分利用恶劣的条件。

  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的提姆·比奇说,与古代人相比,我们已不必使用原始的石制工具,取而代之的是工业用机械设备。古泰诺人依靠经验预测风暴,而我们却可以借助卫星。不过,我们仍要从古人那里学习很多东西。几千年前,他们曾依靠原始工具和手段应对并战胜大自然的挑战。

  秋凌 文/图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红馆导航